音乐家的故事之六:当代指挥艺术的“帝王”——卡拉扬

文 / 白茶别清欢
2020-12-05 09:18

赫伯特·冯·卡拉扬

赫伯特·冯·卡拉扬,国籍:奥地利,生卒年:1908-1989年。地位:世界音乐指挥艺术史上的伟大丰碑

卡拉扬,这个被人们誉为当代指挥艺术中的“帝王”的指挥大师,无论是从丰富现代指挥艺术的角度上,还是从推动世界艺术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上,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名垂青史的伟大人物。他所开创的时代,是代表着20世纪下半叶世界指挥艺术整体潮流的时代,而这种潮流并没有局限在20世纪之内,它那巨大而意义深远的影响力是注定要廷伸到21世纪的,并且必将在21世纪继续得到发扬和光大。

年少时的努力

赫伯特·冯·特拉扬于1908年出生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这里曾经诞生过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才作曲家莫扎特。卡拉扬原籍希腊,自从他的祖辈移居到奥地利以后,这个家庭就不断地出现著名的人物。因为祖上的功名昭著,先后有两名成员被当时的奥地利皇帝封为男爵,所以他的家庭一直属于贵族阶层,卡拉扬全名中的“冯”字,就是一种贵族的标志。卡拉扬的父亲是一位医生,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业余音乐家,经常在莫扎特音乐学校的管弦乐队中演奏单簧管。受父亲的影响和家庭音乐环境的熏陶,卡拉扬在儿时就显露出了极为出众的音乐才华。他4岁开始学习钢琴,8岁时就举行了公开演奏。因为出众的技艺和令人惊讶的才华,他曾被当时的舆论界公认为未来最有前途的钢琴演奏家。

早年曾在家乡的莫扎特音乐学校中学习的卡拉扬,受到了该校校长的特殊关怀。这位校长是发现卡拉扬天才的第一人。他非常关心卡拉扬,并且还介绍他去著名的意大利美术馆去学习绘画和雕塑。这种对艺术的了解和学习,让卡拉扬受益终身,从他日后在指挥时所表现出的丰富色彩变化和雕塑般的音乐造型艺术都可以看到早年的学养。到十几岁以后,卡拉扬便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来到维也纳,在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和维也纳大学中学习钢琴、指挥和音乐学。起初,卡拉扬的奋斗目标一直是成为一名杰出的钢琴大师。后来由于他的手指出了毛病,才不得已转到了指挥系学习。在跟随指挥系教授冯德勒学习的那段时间里,卡拉扬并没有获得长足的进步。冯德勒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家,但作为教师他却没有什么才华,而且还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用卡拉杨自己的话来说,冯德勒不过是一个“除了被人们称作技巧的东西以外,任何其他的东西都无以传授的人”。意识到这一点后,卡拉扬开始另辟捷径,希望通过自学的办法来提升自己的指挥才能。正是靠着自己的刻苦钻研精神。他才得以将维也纳歌剧院所上演的每一部歌剧的总谱全部熟读,然后再跑到剧院旁听席上身临其境地观摩学习,并将这种真实的声音与自己在读总谱时所产生的内心听觉加以比较,用以提高自己的读谱能力,并掌握音乐节奏的细微变化。在此期间,卡拉扬用心倾听了维也纳歌剧院上演的理查·施特劳斯和普契尼的全部歌剧作品,以及亨德米特、克伸涅克和斯特拉文斯基的许多现代派歌剧,同时还大量观摩了富尔特格勒、克劳斯、托斯卡尼尼和瓦尔特等指挥大师们的排练和演出。从中学到了很多他所渴望学到的东西。

事业的初创

1928年卡拉扬首次登台指挥。时逢他的老师冯德勒主办了一次学生音乐会。卡拉扬指挥学校的学生管弦乐队演奏了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演奏非常成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好评。20岁的卡拉扬,首次尝到了作为一名指挥所具有的独特滋味。大学毕业以后,卡拉扬马上遇到了选择和寻找职业的问题,他觉得在人才济济的维也纳没有什么指望,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萨尔茨堡。

在这里,他有父母、朋友和熟悉他的人的支持,也有当年自己作为神童钢琴家时所留下的影响,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艺术生活还应当从这里起步。回到萨尔茨堡之后,他便开始精心策划了一场较有影啊的音乐会。经过各方面的努力,音乐会确定举行了。卡拉扬将在这里指挥莫扎特音乐学院的学生乐队演出,在他的演出节目单上,赫然地印着这样一些曲目:柴可夫斯基的《E小调第五交响曲》、莫扎特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唐璜》。音乐会的演出很成功,人们不断地向这位青年指挥家报以热烈的掌声。然而这场音乐会最重要的意义却并不在于此,谁也没有想到在音乐会的观众席上,坐着乌姆市歌剧院的院长,这位院长在听完了卡拉扬指挥的音乐会后,立即跑到后台找到了这位小伙子,同时向他提出将聘请他担任乌姆市歌剧院的常任指挥。就这样,卡拉扬平生第一次有了一个作为指挥的正式职业。

创业的艰辛

乌姆市不同于维也纳和萨尔茨堡,这是一个文化和其他方面都不很发达的小城市。而乌姆市歌剧院则更是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乐队和二十几个歌唱演员的戏班子。从一开始,卡拉扬与乌姆市歌剧院的合作就体现出了创业的艰难。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止卡拉扬天才的发挥。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和勤奋的工作,在1929年的3月上演了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这应该说是卡拉扬创造的一个奇迹。从此。卡拉场便比自己的坚韧毅力和刻苦精神,苦苦地经营着这个剧院,使其在自己的任期内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他领导这家剧院的5年时间里,每年都要上演大约6部歌剧,在这些歌剧中,包括瓦格纳的《纽伦堡的名歌手》和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这样的大型作品。除此之外,他还指挥该院乐队举行了数量众多的各类音乐会,乌姆市的音乐生活也因此变得异常丰富起来。遗憾的是,好景不长,5年后他突然被乌姆市歌剧院解除了职务,据说这次解职是由于剧院经理看中了他身上的才华而不愿意将他埋没在小小的乌姆市的缘故,因而善意地将他推向了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境地,这个传闻是否可信信姑且先不谈,事实是,卡拉扬的确是失业了。一夜之间,卡拉扬竟变成了一无所有的流浪汉。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也许正是应了那个传闻中所讲的原因,卡拉扬在经过多次异常艰苦的奔波和竞争之后,终于受聘到了亚琛歌剧院音乐指导的职务。

与乌姆市歌剧院相比,亚琛歌剧院各方面的条件都要优越得多,这里有着大型的乐队和合唱队,也有着良好的剧场和有修养的听众,卡拉扬在这里得以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亚琛歌剧院任职期间,他有机会指挥了瓦格纳庞大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同时,他也开始作为一名小有名气的青年指挥家而被邀请到柏林、维也纳和一些其他的欧洲名城中担任客座指挥。

最具权威性的指挥大师

就在卡拉扬赴维也纳演出后的第二年,经过努力,卡拉扬终于来到了柏林国家歌剧院。他在这里首先上演了贝多芬的《菲德里奥》,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纽伦堡的名歌手》等歌剧,好评如潮,短时间内便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但这时的卡拉扬却仍然没有放弃自己在亚琛的职务,直到1941年,他才正式辞去了亚琛歌剧院的职务而专心在柏林工作。到柏林工作以后,卡拉扬实际上已经是一位很知名的指挥家了。

卡拉扬是一位具有非凡天才能力的指挥大师,他的身上具有一种超群的艺术气质和磁石般的感召力,能够使每一个演奏者、演员和听众都不得不信服地投入到他的艺术创造中。

在世界指挥艺术史上,卡拉扬是那种一个世纪才出几位的超级指挥大师,他以他的天才技艺和巨大功绩,赢得了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的无限敬仰和怀念。

推荐阅读: